皮爾茲繼電器的測試方法非常簡單,進來看看吧
更新時間:2021-10-22 點擊次數:1266次
皮爾茲繼電器是一種電控制器件,是當輸入量(激勵量)的變化達到規定要求時,在電氣輸出電路中使被控量發生預定的階躍變化的一種電器。它具有控制系統(又稱輸入回路)和被控制系統(又稱輸出回路)之間的互動關系。通常應用于自動化的控制電路中,它實際上是用小電流去控制大電流運作的一種“自動開關”。故在電路中起著自動調節、安全保護、轉換電路等作用。
繼電器測試
①測觸點電阻:用萬用表的電阻擋,測量常閉觸點與動點電阻,其阻值應為0;而常開觸點與動點的阻值就為無窮大。由此可以區別出那個是常閉觸點,那個是常開觸點。
②測線圈電阻:可用萬用表R×10擋測量繼電器線圈的阻值,從而判斷該線圈是否存在著開路現象。
③測量吸合電壓和吸合電流:用可調穩壓電源和電流表,給繼電器輸入一組電壓,且在供電回路中串入電流表進行監測。慢慢調高電源電壓,聽到繼電器吸合的聲音時,記錄吸合電壓和吸合電流。為求準確,可以嘗試多次求平均值。
④測量釋放電壓和釋放電流:也是像上述那樣連接測試,當繼電器發生吸合后,再逐漸降低供電電壓,當聽到繼電器再次發生釋放聲音時,記下此時的電壓和電流,亦可嘗試多次而取得平均的釋放電壓和釋放電流。一般情況下,繼電器的釋放電壓為吸合電壓的10%~50%如果釋放電壓大小(小于1/10的吸合電壓),則不能正常使用,這樣會對電路的穩定性造成威脅,使工作不可靠。
繼電器
繼電器(圖1)
繼電器是智能預付費電能表中的關鍵器件,繼電器的壽命在某種程度上決定了電表壽命,該器件性能好壞對智能預付費電能表運行至關重要。而國內、外繼電器生產廠家眾多,生產規模相差較大,技術水平相距懸殊,性能參數千差萬別,因此,電能表生產廠家在繼電器檢測選型時有一套完善的檢測裝置,以保證電表質量。同時,國家電網也加強了智能電能表內繼電器性能參數抽樣檢測,同樣需要相應的檢測設備,檢驗不同廠家生產的電表質量。然而,繼電器檢測設備不僅檢測項目比較單一,檢測過程不能實現自動化,檢測數據需要人工處理和分析,檢測結果具有各種隨機性、人為性,而且,檢測效率低,安全性也得不到保證。
近兩年來,國家電網逐步規范了電表技術要求,制定相關行業標準以及技術規范,這為繼電器參數檢測提出了一些技術難題,如繼電器的負載通斷能力、開關特性測試等。因此,迫切需要研究一種設備,實現繼電器性能參數的綜合檢測。
根據繼電器性能參數測試要求,測試項目可以分為兩大類,一是不帶負載電流的測試項目,如動作值、觸點接觸電阻、機械壽命;二是帶負載電流的測試項目,如觸點接觸電壓、電壽命、過負荷能力。
主要測試項目簡單介紹如下:(1)動作值。繼電器動作時所需電壓值。(2)觸點接觸電阻。觸電閉合時,兩觸頭之間的電阻值。(3)機械壽命。機械部分在不損壞的情況下,繼電器反復開關動作次數。(4)觸點接觸電壓。觸電閉合時,觸電回路中施加一定負載電流,觸點間電壓值。(5)電壽命。繼電器驅動線圈兩端施加額定電壓,觸點回路中施加額定阻性負載時,每小時循環小于300次、占空比1∶4條件下,繼電器的可靠動作次數。(6)過負荷能力。繼電器驅動線圈兩端施加額定電壓,觸點回路中施加1.5倍額定負載時,動作頻率(10±1)次/分條件下,繼電器可靠動作次數。
符號表示方法
繼電器線圈在電路中用一個長方框符號表示,如果繼電器有兩個線圈,就畫兩個并列的長方框。同時在長方框內或長方框旁標上繼電器的文字符號“J”。繼電器的觸點有兩種表示方法:一種是把它們直接畫在長方框一側,這種表示法較為直觀。另一種是按照電路連接的需要,把各個觸點分別畫到各自的控制電路中,通常在同一繼電器的觸點與線圈旁分別標注上相同的文字符號,并將觸點組編上號碼,以示區別。
繼電器的觸點有3種基本形式:
(1)動合型(常開,H型)線圈不通電時兩觸點是斷開的,通電后兩個觸點閉合。以“合”字的拼音字頭“H”表示。
(2)動斷型(常閉,D型)線圈不通電時兩觸點是閉合的,通電后兩個觸點斷開。用“斷”字的拼音字頭“D”表示。
(3)轉換型(Z型)是觸點組型。這種觸點組共有3個觸點,即中間是動觸點,上下各一個靜觸點。線圈不通電時,動觸點和其中一個靜觸點斷開,和另一個閉合;線圈通電后,動觸點就移動,使原來斷開的呈閉合狀態,原來閉合的呈斷開狀態,達到轉換的目的。這樣的觸點組稱為轉換觸點。用“轉”字的拼音字頭“Z”表示。